今年,沈阳首批复合式立体停车楼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,将提供350余个公交泊位,新增4800余个小汽车泊位;利用46处闲置地块开展建设,预计可增加临时停车泊位1.1万个;启动建设20处公共停车场……近年来,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,停车难成为市民普遍反映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之一。今年,沈阳市将针对市民停车难问题重点扩容泊位供给,缓解停车矛盾。
首批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年底前投入使用
在浑南区世纪大厦停车楼项目建设现场,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映入记者眼帘,各类型施工机械开足马力,工作人员抢时间、抓进度,进行各项施工作业,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加速建设。
世纪大厦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周边分布有明天广场、世纪大厦、同方大厦等客流吸引点,高峰时段停车泊位缺口接近1000个。项目保留地面包括有轨电车停车场功能,地上设置6层小汽车停车楼,泊位996个。“项目建成后,将形成集地铁、有轨电车、公交车、社会车、非机动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换乘枢纽,大幅缓解区域停车难问题;同时发挥P+R效能,实现外围市民驻车换乘地铁线路。目前,项目已经完成物探与排迁工作,正在推进桩基础施工,预计年底前交付使用。”中铁上海局项目经理王海新介绍。
市城乡建设局交通建设管理处处长谢宇介绍,沈阳首批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建设项目采取集约用地理念,地面作为公交车停车场,地上、地下建设多层小汽车停车楼。项目全部建成后,将提供350余个公交车泊位,满足30余条公交线路停车需求,进一步缓解公交占路停车带来的扰民难题;同步新增4800余个小汽车泊位,填补停车缺口,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。
激活闲置地块可增加停车泊位1.1万个
沈阳还将挖潜土储地块、边角余地等存量资源,统筹考虑建设条件、停车需求等因素,将46处闲置地块列入建设计划,预计可增加临时停车泊位1.1万个。目前,项目已启动场地平整、标识设置、道闸安装等工作,预计3月底前全部建成。同时,在停车缺口较大的三甲医院、集中办公区、老旧小区、重点商圈、中小学等热点区域内,启动建设20处公共停车场、新增约1万个公共泊位,该项目正在申报国家专项债资金支持。
沈阳不仅从优化停车供给结构动脑筋,更从加强工程建设,完善智慧管控方面下功夫。去年投入使用的沈河区迎宾街东超高层立体停车塔工程,建设采取四处独立塔库建设形式,形成东北首座超高层立体停车塔库,在1000平方米用地上,可提供出248个立体停车泊位。停车场负责人表示,停车场已接入“好停车”平台,可实现实时泊位查询、车位预约存取、线上无感支付等功能,提高运行效率。项目投入使用至今,大幅缓解了周边办公集中区的停车矛盾,助力周边缓堵保畅工作。
另据了解,目前,沈阳市已经编制完成《沈阳市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管理暂行办法》。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自有用地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,减免相关土地价款、用地及审批手续,按照建设形式给予不同标准补贴,鼓励和规范立体停车场建设。